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相关政策“利剑”就已瞄准与传统应试教育相关的K12教育培训行业:一是多家龙头K12教育培训机构遭遇最高额罚款; 随后,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全面收紧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如今“双减”政策实施近一个月,“教育培训行业的“轨道变革”成为无数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今年年初,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就开始慢慢拓展非学科素质教育、课后托管服务、成人职业教育等业务板块。 。
而与教育培训机构站在同一个十字路口的,是一群犹豫不决的家长。 九月开学季即将来临。 开学后孩子们如何重新适应新的轨道? 能否缓解家长的焦虑? 除了“双减”带来的实际好处外,家长和孩子还有哪些新的担忧呢? 这些都成为他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调换课时:
周末训练改为周中训练
在谈及“双减”政策时,广州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家长林涵(化名)告诉记者,在她的朋友圈里,大家都在热议教育整顿。 有人表示,某教育机构的学科课程被终止。 ,决定将退款从科目培训班转为孩子的钢琴辅导班。 有人表示,从现在开始,可以公开抚养孩子,每个周末都“佛系”,减少“参与”……然而,当“走进”父母微信群时,林翰还是难免感受到了压力:话题诸如团课训练、奥数比赛、六小强等仍然是家长圈讨论的核心。
林瀚表示,掌握了家长“卷入”心态的教育培训机构,不会因为“双减”而彻底取消学科培训。 他们会利用各种漏洞。
林翰表示,目前,对学科培训影响最大的是“班级调整”。 根据政策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 为此,不少机构选择将周一至周五的课程时间从周末时间“对等替换”为工作日时间。 记者致电某教育机构学生家长获悉,该机构六年级学生秋季课程表已出炉,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 每门课程包括“17:00~18:30”和“19:00~20:00”两个时间段,并细分为多个级别。 其中英语课程时间最长,涵盖17个班级。
“这实际上是在不换药的情况下改变现状,甚至还增加了孩子们的课程压力。” 林寒说道。 林涵的孩子李萌(化名)今年8岁,上小学三年级。 作为拒绝参加“鸡宝宝”的家长,林翰对于孩子的选课倒是很平静:“以前我只会在周末给他安排数学、英语的培训课程,还有一些兴趣班,比如如围棋、绘画、书法。” 。 不过,由于机构的课程有所调整,这意味着孩子们每天放学后都必须赶到机构上课。”
林翰给孩子们算了一下大概的作息时间:周一到周五,孩子们一般都是16点40分放学,而培训机构距离学校大约5公里,所以孩子们必须在一个小时左右吃完晚饭,然后再赶时间。那里。 该机构继续教授数学培训课程; 一堂课通常为2.5小时。 除了老师耽搁,孩子们放学回家都快到晚上21点30分了,才可以开始写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此外,林翰还透露,她之前买了一台为她的孩子们开设了一年的在线课程。 每周二、周四、周五,孩子们还需要在21:30至22:00之间完成外教的在线英语口语课程。
机构的课程调整,不由得让林翰退了一步。 相反,李萌在长时间的“投入”之后,似乎已经对这种忙碌的学习状态做好了准备:“因为其他学生也是这样。” 由于平日没有课,李萌从一年级开始就没有早于23:00睡觉。
“现在我不知道孩子们开学后会经历什么。”林翰告诉记者。 她现在已经做好了和孩子们一起战斗的心理准备。 “我不敢退出,好在我们家距离机构只有2公里,而且还有一些孩子住得很远,距离机构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调整上课时间更是一个问题。”因为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无形中都增加了孩子和家长的压力。”林翰说。 。
“危险求生”小组课程:
私人课程和一对一辅导
市民陈女士的儿子徐佩佩(化名)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徐佩佩今年秋天将进入六年级。 作为每学期数学、英语都能考满分的“别人家的孩子”,虽然已经达到了自学的水平,但徐佩佩和陈老师都对校外科目有着强烈的需求奥数高级知识的训练,这也是很多奥数尖子生的共同特点。
据陈女士介绍,徐培培的课主要集中在周末,每周至少会去机构上三四节奥数课。 然而,“双减”后,陈女士不得不停止所有周末奥数课程,在秋季新学期将孩子转入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近6万元。 虽然一年的学费比以前高了2万多元,但陈女士仍然觉得“值得”,因为现在私立学校每周一到周五都有免费的数学课。
然而学校里的数学培训课程还不足以让徐佩佩满意。 由于周三放学较早,陈女士就给儿子在之前的培训机构报名了周三的奥数班。 下午放学后,徐佩佩可以在校外“加练”至少2天。 上课时间:“但现在还是需要给他找周末集体班,以前周末班每人每学期4000元左右,现在估计要7000到8000元。”
陈女士透露,所谓的“团课”几乎是业内的“潜规则”:“想要上团课,不是钱的问题,因为那些老师不会带不熟悉的孩子。 ” 此外,记者了解到,除了“团课”形式外,教育培训行业还存在不少违规经营现象。 比如,一些中小型学科教育培训机构利用“咖啡店”、“自习室”等外壳,从事线下私人活动。 做好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记者私下询问一家小型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被调查的风险”。 对方则委婉地告诉记者,目前监管的重点是大型教育培训机构,而一些不显眼的地方则没有重点。 事实上,监管下的小型机构仍然会私下举办一些“组合班”,甚至在节假日和周末安排一些课程。 这些小型教育培训机构往往隐藏在居民区、小餐馆里,甚至提供上门教学等服务。 正是因为他们的“游击”特性,他们才得以逃脱一轮又一轮的监管。 但随着“双减”政策的收紧,以及小型教育培训机构收费高、教学环境不规范、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不少家长表示,“如果不熟悉老师, ,你将做不到。” 你愿意选择共享课还是一对一辅导?”
此外,广州市目前也在严查学科类别违规补课。 市民一旦发现,可拨打12345热线向相应区教育局举报。 一旦查实,违法机构将面临处罚,尤其是团课、一对一辅导等情况是目前重点监管领域。
层出不穷的“新产品”:
是转型还是“擦边球”?
“在大型教育培训机构,更有可能是‘副业’,或者徘徊在‘灰色地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出现大规模奥数考试期,市场将不会被排除。 会有一些惊喜的夏令营产品; 或者打着“周末游学”、“高分讲座”旗号的周末活动; 至于英文和中文的“优势产品”就更容易了,比如“英语戏剧欣赏课”、“英语绘本阅读”、“国学知识课”等产品,其实都是以学科为导向来吸引家长的。 "sideline": "只是没有人敢公开使用这个标签。 都是私下针对的。“其他一些产品虽然还没有这么快出来,但肯定会出来的。”该业内人士表示。
另外,纪律性业务和非纪律性业务实际上并没有非常详细的划分。 这也让很多真心想要转型的机构感到困惑。 “素质教育包括两种类型。 一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素质教育内容,如音乐、体育、美容等;另一种可以称为新素质教育,如学习。 、营地教育,还有一些偏向社会实践的教育内容比如一些青年记者的训练营。 现在治理的是学科教育,但谁能保证这些具有学科属性的素质教育课程未来不受影响? ”
相对而言,素质教育的主要领域中,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是当前政策明确和有利的领域:中考体育成绩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计划(2021-2015年)》 )《深化体育与教育融合》中提出的“深化体育与教育融合”,以及目前资本市场青睐的儿童教育、机器人等信息科技赛道……此外,还有还不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也为校外教学培训行业指明了方向。
记者手记:
让教育和培训回归根本可以缓解教育焦虑
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不少家长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不允许参加周末培训,但还是不敢贸然退出参加周中培训。 “除了学费,家长还担心,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学,其他孩子上学,如果不改变重点学校集中的情况,孩子可能会落后。” 家长方敏敏(化名)说。 同时,她更担心参加周中培训是否会让孩子对课程感到“无聊”:“我女儿非常喜欢读书和写作,初中语文成绩也很好以前她一直参加培训,中文课程很大,但现在新政下来,原来的‘周末餐’变成了‘日常餐’,孩子们可能会受不了。”
如何在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同时,让“在校吃不饱”的孩子通过合理的校外训练获得个性化发展,似乎是“双减”成效下另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未来教育培训行业将如何发展? 一种理想的状态或许是让校外培训回归到它的基础作用,成为课堂之外的“营养餐”:不仅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 还可以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同时能够实现个体成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程一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程一伦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程一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