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显示,全球仅有5%的人真正健康,仅有20%的人患病,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无论是亚健康还是慢性病,预防为主,这也是中医中经常提到的“治未病”的概念。“治未病”可以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慢性病防治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康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由注重治病转为注重人民健康。我国大健康格局正在形成。从几千年前古人提出的“防病于未病,不治于未病”到现在全社会倡导的“人人都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健康观念的转变已深入人心。
防病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防病于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思想,是中国传统预防医学的实践和总结,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黄帝内经》云:“上医治未病”。《黄帝内经》云:“上医治未病,不在病后,治未病,此一义也”。治即治理。治未病即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在疾病尚未发生前防患于未然,在疾病发生后防患于未然。
医学的研究对象分为“未患病”、“即将患病”和“已患病”三种状态,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已患病”人群,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关注的对象从“已患病”人群转向“未患病”人群。
“治未病”主要有三层含义:1.防患于未然是“治未病”理念的第一层含义。2.治未病在现代被称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3.治未病在现代被称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层面对“防病先行”作出了规划和安排,意义重大。防病先行就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协调全身,增强正气驱邪、抗病、康复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养生之道也日渐兴起,就连90后也开始了以“保温杯泡枸杞”为代表的养生活动。
在传统中医观念中,“食疗”即“补食”无疑是最值得信赖的“治未病”方法。由于每天都需要食物,在摄入每日所需能量的同时,不仅能非常高效地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而且由于食物的安全性,人们对于“食疗”的接受度也更高。
通过食疗来达到养生的目的,是现代人最认可的养生方式,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膳食结构、补充药食同源食材来达到养生效果,无疑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食疗行业的前景由此可见一斑。